6月29日
《济宁市档案局、济宁市档案馆与山东大学深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山东大学实习教学基地”揭牌仪式在济宁市档案馆举行。济宁市档案馆馆长杜宏春,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市档案局局长陈妍妍,市档案馆副馆长郑剑波,市档案馆四级调研员曲梅,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刘军出席仪式。
随后,各相关方共同签署《济宁市档案局、济宁市档案馆与山东大学深入合作协议》以及《山东大学与济宁市档案馆共建山东大学实习教学基地协议》,刘军和杜宏春共同为“山东大学实习教学基地”揭牌。
仪式结束后,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云庆为济宁市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县市区档案局局长、馆长,市城建档案馆馆长作了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建档保护”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杜宏春主持。
济宁市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县市区档案局局长、馆长,市城建档案馆馆长等,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处级组织员薛辰兵,档案学系毕牧、陈建等参加活动。
7月6日
山东大学校长李术才一行到历史文化学院调研“两院一馆”发展建设情况,并与部分教师代表和学院领导班子座谈。
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博物馆馆长方辉主持座谈会。会上,方辉围绕师资队伍、学科发展、国际交流、平台建设等方面就“两院一馆”发展基本情况进行了汇报,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刘军就学院党建相关工作进行了专题汇报。特聘教授陈尚胜、江林昌、马清林,青年教师崔华杰、王灿分别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和求学工作经历,就学院学科建设、平台申报、学科交叉研究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李术才对“两院一馆”发展建设和各位老师为学校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表示学校将会大力支持“两院一馆”各项工作,切实为教师、为人才营造好环境、提供好服务。
历史文化学院部分领导班子成员就分管工作作了汇报。与会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围绕“两院一馆”发展建设相关工作的指导支持和服务保障,结合分管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
校长助理、本科生院院长曹现强出席座谈会,党办校办、人事部、研究生院、人文社科研究院、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部、资产与实验室管理部、财务部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两院一馆”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会议。
7月7日
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教工党支部组织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学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考古学科快速发展”专题组织生活会。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永兵参加专题组织生活会并开展调研,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刘军参加会议。会议由党支部书记王强主持。会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教工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会议。
7月8日至11日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举办“手工业考古·山东大学青岛国际论坛——以史前至商周玉器和石器手工业考古为中心”。山东大学校长助理、青岛校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邢占军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方辉主持。
开幕式后,与会学者以史前至商周玉器和石器手工业考古为主题,先后进行了四场学术报告。
会后,与会人员参观了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博物馆、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本次会议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进行,来自国内外60余位专家学者和学生参加了此次论坛。
7月12日
山东省首届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决赛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长清校区落下帷幕。比赛共有68所高校推荐的125名参赛选手参加,经过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最终有39名选手进入决赛。我院闫静副教授代表山东大学参赛,最终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精彩的教学设计和稳定的比赛发挥获得二等奖。
7月20日
国家烈士遗骸搜寻队及国家烈士遗骸DNA鉴定实验室成立仪式在京举行。退役军人事务部党组书记、部长裴金佳分别为国家烈士遗骸搜寻队、国家烈士遗骸DNA鉴定实验室授旗授牌并发表讲话。
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永兵、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参加仪式,并签署合作协议。此外,退役军人事务部还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大学等5家研究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
7月29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第12版)发表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方晗《活化创新农业文化遗产》的文章。
7月
历史学界重要学术性刊物《历史研究》2022年第一期特别开设以“百年考古视野下的中华文明及其世界贡献”为主题的笔谈,该栏目邀请了活跃在我国考古界与历史学界的3位知名教授发表学术体会。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江林昌教授论文《百年考古推动中国古典学步入黄金时代》在该专栏发表并产生较大反响。近日,国内权威期刊《新华文摘》第13期全文转载了该篇文章。
7月
“两院一馆”召开新闻宣传工作专题会议,总结近期工作并对进一步强化所属网站、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的全面排查和整顿作出部署。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刘军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副书记李功华主持会议。
会议肯定了当前永利官网宣传工作的重要成果,同时对后续新闻宣传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会议采取线上方式进行,“两院一馆”8个网站、11个新媒体平台管理员、审核人、负责人参加会议。
8月3日
国际学术期刊《Land》(SSCI JCR-Q2, IF:3.905)发表了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灿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的学术论文“Subsistence,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in the Taihu Lake Area during the Neolithic Era from a Dietary Perspective”(食物资源分析视角下的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生业、环境与社会)。论文第一作者武莹莹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2017级本科生。
本文合作者包括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张朝阳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葛勇博士。该研究得到了山东省泰山学者工程专项经费(tsqn201909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2032)、山东大学青年交叉科学群体项目(2020QNQT018)、山东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2022Y057)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0YFC1521606)的共同资助。
8月15日至17日
“中国共产党与百年中国”学术研讨会暨2021年中国现代史学会年会在济南举行。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永兵,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张太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金民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主持。
本次会议由中国现代史学会、山东大学主办,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130余位学者参加会议,《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多家期刊和媒体单位列席会议。
8月26日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人类演化研究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发表题为“Evidence for the latest fossil Pongo in southern China” 的研究论文,报道在中国南方发现的距今最晚的猩猩化石记录。该发现为探索早期猿类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证据。
本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分别为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廖卫副研究员和王伟教授。参与本项研究的单位包括南京师范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和夏威夷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
8月21日至27日
第23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于8月21日至27日在波兰波兹南市举行,第2届国际历史学会、山东大学共同举办的青年学者墙报会议同期举行,来自欧洲、亚洲和南美洲的27位青年学者参加,其中包括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郭晓娜、司家民。
8月27日,青年历史学家奖颁奖仪式在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闭幕式中举行。郭晓娜获得中国历史最佳研究奖。
8月26日至27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承办的“学术中国·2022”国际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来自国内外的100多名学者围绕“大变局中的文明:中国与世界”这一主题,就中华文明的独特贡献和时代时代价值,人类文明发展趋势,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进行了深入探讨。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江林昌教授受邀参加会议,并作了题为“中华文明转型创新与中国古典学重建”的交流发言,刊载于2022年8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2480期)。
8月30日
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召开2022年领导班子暑期专题读书班暨工作务虚会。党委书记刘军主持会议并讲话,院长方辉参加会议。
会上集体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等内容。领导班子成员深入交流学习思考体会,系统总结2022年春季学期工作,紧密结合推进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和“十四五”改革发展重大任务,联系中央巡视深化整改、经济责任审计整改等重点工作,集中围绕“创造性推进重点任务、聚力突破难点问题、加快补齐薄弱点短板、有效防控风险点隐患”,谋划提出工作思路和举措,并开展了深入务实的集体研讨。
9月3日
齐鲁晚报以《跨越400多年的“本能寺之变”》为题,宣传报道我院胡炜权副教授著作《明智光秀与本能寺之变》一书。
9月9日
山东大学举行“光荣的使命”——庆祝2022年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王芬教授获评2022年度“山东大学优秀教师”,历史文化学院学生工作团队获评2022年度“山东大学先进集体”,方辉院长获评“教学卓越奖”,姜波教授水下考古与中华海洋文明史研究获评2022年度“山东大学科研突出成果奖(人文社科类)”,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第二党支部获评“山东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